English

创造的启示

1999-01-20 来源:光明日报 李吉林 我有话说

每一个大脑功能健全的孩子,都蕴藏着潜在的智慧,蕴藏着创造的活力,这是沉睡着的巨大力量。它似生命之树上稚嫩的幼芽,幼芽日后可以长得枝繁叶茂。不过,既是幼芽便容易损伤,以至枯萎、凋落。作为孩子的老师,应敏锐的发现幼芽,珍爱幼芽,催发幼芽,使幼芽长得蓬蓬勃勃,结出智慧的硕果。因此,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,发展儿童的创造力,是二十一世纪赋予“育苗人”的崇高使命。

谈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,有的老师总觉得这是教育的高境界,非一般教育可以企及。其实,既然儿童潜在着创造的活力,只要老师有心,有情,就完全可以实现。

在这里我想从教育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个实例所得到的启示,加以说明。

那是一个金色的秋天,我带着二年级的孩子去观察桂花。按“找桂花——看桂花——问桂花——捡桂花”的顺序,安排了这次野外活动。当孩子们闻到甜甜的桂花香时,那只闻其香,不见其花的情境,唤起孩子的好奇心,加上嗅觉的快感,使他们循香奔去,急切地找寻着桂花。“啊,桂花在这儿!”孩子们欢呼着涌到桂花树下。孩子们美美地看着桂花,我轻轻一引:“站在你们眼前的桂花,就好比是桂花姑娘,你们有什么要问她吗?”要问必思;要向对象发问,又必然仔细端详。这就加深了孩子们对桂花的感受,引起了由表及里的思考:“桂花,这么美,为什么她的花不开得大点?”“桂花这么小又为什么这么香?”“桂花为什么躲在绿叶下,这样的不显眼?”随即,我让孩子们当桂花姑娘,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,角色的转换,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去体验桂花内在的美,孩子们回答得很深沉:“我躲在绿叶下是最安全的”“我只想飘出花香,并不想炫耀自己”“我只想悄悄地看着这个世界。”孩子们已被桂花的美所吸引,所感动了。“美”激起了“爱”。他们谁也舍不得从树上摘下一小朵桂花,他们弯下腰,疼爱地把落在树下的桂花捡起来,一朵一朵,聚在小小的手掌中,小小的桂花此刻成了孩子心目中美的精灵。片刻,几乎是同时,孩子们把手中的桂花,放到我的大手中。我双手捧着,颇觉手中的份量,最轻不过的小桂花倾刻变得沉沉的了。这超越了我教学设计的一幕场景,霎时间令我不知所措,但桂花的“美”,孩子的“情”,驱动着我萌生出新的设想——

我捧着桂花,招呼着孩子们:“我们带着桂花姑娘坐到草地上去。”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,关注着我手中的桂花。我请一名女学生走到圆圈中,把手中的桂花轻轻洒落在她的头上、发辫上。在孩子的眼里,她似乎成了真的“桂花姑娘”了。孩子们睁大了眼睛瞧着,乐了。我顺着孩子情感的脉搏,让大家一起来编桂花姑娘的童话。刚才观察桂花获得的直接的美的感受,对桂花姑娘的新奇、怜爱,连同编童话需要幻想的形式,都激起孩子们创造的欲望。凉风习习,又送来阵阵桂花的甜香,此景此情构成最佳的创造情境,孩子们身心俱适,一对对想象的翅膀扇动了。

“桂花姑娘原是个穷人家的姑娘,她被狠心的地主抓走了”,一个孩子给故事开头了,紧跟着便有一个个“后来呢”,孩子们用善良的童心和智慧,一起编织着一个美丽的书上从来没有写过的童话——

“一个秋天的晚上,天上的月亮圆圆的,桂花姑娘望着圆月亮出神了”——“桂花姑娘勇敢地从地主家后院的小门逃出来”,——“好心的风伯伯帮助了她,桂花姑娘乘着清风一直飞向月亮,她到了月宫里,长成了一棵陪伴着嫦娥姑姑的桂花树。”美好的愿望让孩子们想到借助风伯伯,并一直飞向月亮,真是想象得太美妙了。

神话般的想象罩上了智慧与神奇的光环。“桂花姑娘思念人间,洒落下金色的桂花种,从此以后,大地上便有了桂花树。”——“后来,桂花姑娘为了把清香留在人间,又不会被地主发现,所以她躲在绿叶下,开出一朵朵小小的金黄色的小花……”

天上人间,多么宽阔的想象空间,观察、思维、想象的融合,创造出一串串美丽动人的童话。他们静静地坐在草地上,久久不愿离去,他们沉浸其中,体验着创造的快乐。

我坐在孩子们中间陶醉了,我被孩子们的创造性震惊了。在幼小的心灵中可以迸发出如此惊人的智慧火花。这给我极大的启示:

孩子是具有创造性的,孩子是喜欢创造的,他们生来求异,不愿像鹦鹉学舌那样,没有自己的思想。当然,在儿时创造并不意味着发明什么,而是着力培养创造的欲望、创造的活力、创造的精神。

孩子的创造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。老师的宽容、期待、激励,是孩子创造的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。师生之间建立起亲和、融洽的关系,会给孩子带来敢于创造的勇气,乐于创造的热情,“我能创造”的自信,以及创造成功的快乐。

孩子的创造活动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,设置人为优化的诱发创造的情境,会使孩子们的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,并需通过形象给学生获得直接的印象,形成需要的推动,此时老师即时提供想象的契机,这样,美感与愉悦的情趣,便会使孩子想入非非。一系列的内心画面,在脑际流动、组合,最终迸发出创造的火花。

(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